《规划》出台不久,一场“地毯式”排查自2月起席卷全国。
“十二五”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第一步棋”,落到涉重金属企业整治关停上。因频发“血铅”事故,铅酸蓄电池行业饱受诟病,第一个被开刀。
国家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要求,各级环保部门应对本辖区全部铅蓄电池生产企业进行排查,对于没有履行环评手续、没有完成“三同时”验收、长期超标排放的企业“一律坚决依法停产治理”。
3月初,环保部已组织环保专项检查工作,由环境监察局带头的10个检查组分赴各省市,对各地铅酸蓄电池企业进行现场检查。
“检查结果不是太好”,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业内人士称,“估计很快会下文件,关停一批企业。”有专家已对此表示担忧,密集关停可能导致污染企业向中西部转移,那里环境更加脆弱。
“地方招商引资与GDP、政绩挂钩。重金属防控政策也一样,一旦涉及到地方招商引资,政策就可能会变味”,业内一专家表示。
据了解,中国的铅酸蓄电池生产基地——浙江省长兴县曾在2004年大规模整治生产企业;但被整肃企业却接到了安徽、山东、江西、湖北等地递来的“橄榄枝”,以招商引资名义成功转移,为后来各地频发的重金属污染事故埋下伏笔。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秘书长刘家新表示:“当务之急是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规范行业清洁生产”。
“涉重金属电池企业的重金属防治,已不存在任何技术障碍”,刘认为,清洁生产技术虽然投资较多,但投资回收期并不长,大型企业很愿意使用;但诸多小企业资金困乏,推广难度很大。
铅酸蓄电池行业的企业主要分布在浙、皖、粤一带,拥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近2000家,“没有许可证的不计其数”。
据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统计,中国规模以上的铅酸蓄电池企业仅有二、三百家,生产量占铅酸蓄电池行业总产量80%以上,“整个行业企业数量过多,规模普遍过小,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2010年11月26日,工信部《电池行业重金属污染综合预防方案》征求意见稿出台,成为《规划》中五大监控行业中的首个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治方案。
该《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15年,中国电池行业汞、镉耗用总量分别削减80%和70%,铅蓄电池单位功率耗铅量减少10%;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重金属固体废物基本实现无害化回收利用和安全处置;规范完善废旧铅蓄电池回收再生利用体系;按现行清洁生产评价体系,30%以上规模企业的清洁生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检测咨询请拨打:020-89209195 传真:020-89209065 客户服务应急电话:18022399778 18924300161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福场路5号富力金禧商务中心2008室 邮编:510220 E-mail:Arthaitesting@163.com